标题:来自一个作者的话……
想了一下,觉得还是应该出来说说。
《桃花误》一篇短文从本质上讲不算百合,甚至也没有多少感情的成分。
梅娘对文眠是一见钟情,但在这之前,我写了她的家庭背景,所以说她一见钟情的不只是文眠这个人,更大一部分是这个人背后代表的东西,自由等等,但她出于不得不而嫁人,那是她的责任,是她对父母的孝顺,是家庭的承担。所以后面说,她记不清文眠的长相,却对文眠念念不忘。因为她眼中的文眠是她想象中的文眠。如果当时没有文眠这个人出现,她可能会一辈子平顺,不至于冷落杜鲁方三年,也可能不至于郁郁而终。
而文眠对梅娘也同样没有多少感情。从闻一寺见到背影有个印象,再到梅娘出嫁时见到她落泪有点诧异,再到最后见到她死去。有种“我不杀伯仁,伯仁却因我而死”的感觉。所以她出于同情,也是出于自身漂泊太久太过疲惫,才会一直守在梅娘坟旁。
再说文眠这个人。她很有悟性,有佛根,但她内心缺少一点“着落”,所以没有佛缘。勘破勘破,先有勘然后才有破。她心中什么都不在意,当然从来没有“破”。所以她最终长留梅娘坟旁,这就是文眠的“着落”。
至于感情,就在最后两段后记里了呀……只可惜她们的感情刚刚可以开始,就已经结束了。
最后再来辟个谣,梅娘是在最后死前才知道文眠是个女子,所以说“今日君来,何故挽红妆”。
以上。